子宮內膜癌|約三成子宮內膜癌患者「煞車」系統失靈 針對性免疫治療助重回正軌

醫健人物

發布時間: 2024/03/27 08:00

分享:

分享:

【子宮內膜癌/基因變異/免疫治療】研究癌症的基因變異,以研發對應治療成為突破癌症治療缺口的趨勢,常見於女士身上的子宮內膜癌亦不例外。子宮內膜癌患者中,約有三成人具有基因變異,有專科醫生形容,此情況有如煞車系統失靈的汽車,使癌細胞在複製過程中失控增生。幸而近年發展出針對「失靈煞車系統」的免疫治療,令患者得以控制病情。

最新影片:

臨床腫瘤科專科梁廣泉醫生指,子宮內膜癌早期症狀一般不明顯,最常見的症狀是陰道出血,停經前的患者會發現經量多、長、密,或經期間出血;而停經後則有機會出現異常出血或分泌。若進展至晚期,更有機會在小腹摸到腫塊、大、小便出血、大便習慣改變、性交時疼痛或出血等。若有發現,應盡早求醫。

梁醫生提醒,患者多屬年紀較大的女士,60歲以上的女士尤其要提高警覺,初經時間早、停經時間遲、從未生育、停經後服食荷爾蒙補充劑、肥胖、缺乏運動、曾患卵巢多囊症或子宮內膜異常增生等均會增加患病風險。醫生多會透過婦科檢查作初步評估,有懷疑時可即時抽取組織檢驗,再按情況配合超聲波、宮腔鏡、電腦掃描、磁力共振、正電子掃描等確診。

基因變異使癌細胞複製失控

此外,醫生亦有機會安排基因檢測。近年醫學界發現,約三成子宮內膜癌具有MMR基因缺失(dMMR)或微衛星不穩定性高(MSI-H)的生物標記。梁醫生解釋,正常的細胞複製過程十分複雜,期間容易出錯,但人體自設機制修復錯誤,故並無大礙。不過,當出現MMR基因突變,此自我修復機制就有如汽車的煞車系統失靈般,無法進行正常修復,導致癌細胞複製「一發不可收拾」。

由於發現此特性,故安排基因檢測確定患者的腫瘤是否具有以上生物標記,有助決定具針對性的治療方案,尤其是晚期患者。晚期患者的癌細胞已擴散至身體其他部位,難以手術完全清除,故傳統治療多會安排化療,盡可能縮小腫瘤,提升整體存活率,改善病人生活質素,以控制病情為目標,惟效果未必理想,年長患者又未必能承受其副作用,其後復發亦只有化療可選。

免疫治療現曙光

幸而上述生物標記的出現改寫了治療的限制,如患者的腫瘤屬MSI-H或dMMR,就可考慮接受免疫治療。最新國際研究證實,其中一款免疫治療除可用於二線治療,更可結合化療作一線治療,成效理想——能減低病情惡化或死亡風險達72%,患者的兩年無惡化存活率比單用化療高出四倍、無惡化存活期中位數亦較長。

在確定患者的腫瘤具有上述生物標記,評估過身體狀況適用,均可考慮選用免疫治療。療程開始時,會每三星期用藥一次,一般用藥半年後、病情穩定時,可延展至每六星期用藥一次作維持治療,直至病情進展或無法耐受為止,最多只需用藥三年。由於免疫細胞適應治療後,已能識別癌細胞,即使停藥,仍能發揮抑制癌細胞的作用。患者在治療期間或有機會出現疲勞、噁心、腹瀉、貧血等副作用,不過大多有法可解,只要有任何問題,立即向醫生反映便可。當然,人人情況不同,適用的治療及其成效與副作用亦有分別,患者如有問題,應向主診醫生查詢,尋求最適切的治療方案。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onelink.to/f92q4m

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︰http://tinyurl.com/3dtnw8f5

撰文 :  丘德芬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

欄名 : 健康專欄作家